养老服务网客服热线:400-127-6788

缘遇纳西族老人

09-18

浏览量:271

   七月流火,为觅一处清凉,我们开启了云南丽江之旅。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闻名遐迩:玉龙雪山的神圣纯洁,束河古镇的古朴宁静,“一米阳光传说”的凄美情爱,茶马古道的险峻艰辛,以及“丽江艳遇”的浪漫艳美,令人流连。然而,最让我挥之不去的却是在“茶马古道”与纳西族老人缘遇的情景。

   丽江之旅的翌日,我们便去了拉市海。在古纳语中“拉”为荒坎,“市”为新,拉市海意为新的荒坎。在拉市海美泉村,我们参加了“茶马古道”的旅游项目,该项目模仿当年马帮穿越滇藏山区,从事“茶马互市”的贸易活动,颇受青睐。

   那天,我们一行20多人组成了壮观的马帮队伍。骑在马上走“古道”,古贤遗风扑面而来,我似乎感受到古时马帮出发恋人间告别时的恋恋不舍和千般万般的叮咛情浓,想象着马帮披荆斩棘翻山越岭的艰难,风餐露宿的辛苦,以及防强盗抢劫、防野兽攻击或伤或亡的惊心动魄。

   为我牵马的“帮主”姓木,71岁,纳西族人,从事“茶马古道”旅游项目的牵马工作18年了。他告诉我,他所在的美泉村有1500余人,养有600多匹马,村民们平时种田务农,旅游旺季时从事“茶马古道”旅游项目的牵马工作。村里成立了合作组织,实行“集中经营,人、马入股,分散养马,年终按劳分红”的经营模式。即旅游项目由村里统一经营,马匹入股后仍由村民各自喂养,每人可入股3匹马,一家最多6匹,到年终按每人每匹马的工作量结算报酬,既考虑按劳取酬,又兼顾共同富裕。我不禁问老木:“一年有多少收入?”老木不说,只是告诉我,工作很辛苦,每天在这“古道”上,牵着马上下多次,行走30多公里。旅游活动结束后还要喂养6匹马,凌晨两三点也要喂草。“马无夜草不肥嘛。”老木俏皮地说,“这个活年轻人不愿干,妇女则很难干得了,但我习惯了,也喜欢这工作。”话毕,他露出满足的神情。

   让我意外的是,老木对“茶马古道”的历史十分熟稔,并无不得意地对我说:“这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向我娓娓道来“茶马古道”的作用和意义。在我国各民族中,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而将茶作为一日不可缺的必需品,但藏族所居的青藏高原地区素不产茶,而汉族也需藏族地区的皮毛药材土特产,于是“茶马古道”应运而生。一条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被开辟出来,著名的“茶马古道”为川藏道、滇藏道和青藏道。

   之后的交谈中我得知,老木三个孩子均已成家并生活工作在丽江城内,他与夫人长住在美泉村,全家住有房、行有车(摩托车)、饮有酒、游有钱,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对社会和政府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短短的相处,我与老木便像老朋友般热络起来,他真诚地邀请我再来美泉村走一走更险峻的“茶马古道”,我则请他有机会来上海看看“摩天大楼”。

   马还在“古道”上行走,眼前山峦叠翠,林深路幽,耳边清风徐徐,马铃声叮当,阳光透过浓密的树隙碎金般地洒在地上一闪一闪。我望着老木黝黑的脸庞、硕朗的身板、炯炯有神的眼光,听着他朗朗的笑声和亮亮的嗓音在空中回荡,不禁感叹,多么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纳西族老人,我俩有缘!


原文来源 : 新民晚报新民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