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网客服热线:400-127-6788

北京一志愿服务低龄帮高龄, 创新社区养老模式,携手撑起幸福晚年

11-16

浏览量:241

  据本报报道,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600多名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标的消防志愿者中不乏老年人。石景山区消防救援支队介绍,“一些刚刚退休的老人,他们有时间,有阅历,而且有公益心,于是,他们从被服务帮助对象,转变为了志愿者,因此,‘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现象十分普遍。”

资料图  摄影 吴镝   图文无关

  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互助养老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可,全国很多地方也在探索推进,不少“年轻的”老人,正在充满活力地尽一己之力帮助身边其他的老人。近年来,房山区摸索出低龄帮助高龄的“燕山经验”,利用很多老人此前可能是同事、师徒等关系,彼此互相信任,成立了燕山“老工友”平安志愿者队,让退休老人更好融入社会生活;在丰台区“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上,在东城区“暖心帮帮团”的助老队伍中,在全国各地银龄互助组织里,“小老人”通过每天探望的嘘寒问暖、通过数字鸿沟跨越的悉心助力、通过与社区服务的紧密联手,扶助身边的老哥哥、老姐姐,帮“老老人”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纾解心理上的问题、解决认知上的困惑,老老互助携手,共同撑起幸福晚年。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愈加突出。有些老人的子女还没有退休,时刻在身边照顾不现实;有些是“空巢”老人,有些老人孑然一身。虽然社区老年服务越来越周到,有了一键求助,有了家庭医生,有了社区食堂,但高龄老人的需求远远不止于此。低龄帮助高龄,缓解了专业养老人才的不足,弥补了养老公共资源的不足,也能让低龄老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乐”,重新找到自身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低龄与高龄老人间的积极互动,更能提高帮扶效率,让高龄老人有贴心帮手、有心理依托。

  老年人之间拥有沟通的“特殊语言”,也具有相互帮助的独特优势。比如爸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用移动支付,让不少中年人束手无策,但低龄老人往往一教就灵;爸妈情绪不高、心理不痛快,老伙伴往往一个电话就能宽慰他们的心。这说明低龄老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更容易摸清高龄老人的思路和心理。同时,他们精力依然充沛,又不存在数字鸿沟的困扰,帮助高龄老人不仅力所能及,而且得心应手。

  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是另一种形式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既寻求了破解养老难题之法,又开启了社会温情之门。正所谓:银发遍生难处多,社区暖,弟妹帮。心心相通,合力向安康。数字鸿沟不可怕,孤独解,病无恙。热血仁心仍澎湃,鬓微霜,又何妨!志愿助人,怎会闲得慌?有道是桑榆映夕阳,霞满天,情正长。


原文来源 :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