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送货、给失物找失主……志愿者们从社区“转战”商业圈
05-15
浏览量:237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裴元欢 记者 屠瑜)穿上大号防护服,戴上橡胶手套,头戴医用隔离面罩和口罩,身高1米95的徐申上岗了。在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保持间隔的同时,徐申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居民拎菜。徐申是石化街道十二村的一位在职居民,也是一位退伍军人。最近,随着防范区的逐步放开,不少市民选择采购生活物资,商超接待量陡然增大,他也从社区“转战”商业圈。
图说:志愿者徐申帮助老人出示场所码。石化街道供图(下同)
和徐申一起的还有来自街道机关以及合浦、十二村、十三村的志愿者,从社区“转战”赖上家金山店这个商圈。每个人的防护服上,他们还画上了一只蜂鸟,这是他们的队名,“蜂鸟,是能量的象征,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它们都能够乐观大方地翩翩起舞,和我们很像”。
图说:志愿者为老人撑伞
目前,石化街道所有辖区都为防范区,辖区商业网点正在加快恢复,这些场所也成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石化街道以及所有居委会与华润万家、农工商、赖上家等商圈内的大大小小商户紧密联合,根据商业网点分布,分层切块管理,划分7个商业圈,建立由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商户等各方力量参与的28个志愿者群共计300余名的志愿者。根据静默期和解除静默的不同防控手势,石化街道精准派单,织密商圈内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网”。
图说:志愿者在商超门口检查“一戴三查”
“电动轮椅没电,志愿者找场所帮忙充电;帮老人清除手机垃圾和不经常用的App;捡到身份证等物品,帮忙找失主……”,在柳城商业圈联络员邓延延看来,商业圈志愿者除了维持秩序、引导扫码等“主业”,还有雨天为居民撑伞、为老人送货等等“副业”,“只要力所能及,我们都会提供帮助”。
一路坚守,总会收获感动。东尚生活馆每天为志愿者送上面包、达美乐披萨店为志愿者送去披萨、星巴克为医护人员送上咖啡……目前,一天有300余人奋战在商业圈的疫情防控一线,自4月15日“三区”管控以来,商业圈志愿者值守已达6000余人次,让疫情防控的大门更加牢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