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以房养老”诈骗,盯上了咱爸咱妈…
06-30
浏览量:286
铺天盖地的反诈宣传,眼看就要把骗子逼疯了。
狗急跳墙之下,他们却打起了“以房养老”的主意,来骗、来偷袭六七十岁的老同志…
这好吗?这不好!简直竹笋他妈给竹笋开门——笋到家了!
我这篇文章就一个想法:
曝光诈骗伎俩,让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
“以房养老”骗局,到底有夺笋?
最近,不少地方官媒都在密集宣传“谨防以房养老骗局”;
就连“一般不发话,发话它就不一般”的《经济日报》都憋不住呼吁“该整治养老地产”了。
文章重点鞭尸了“养老房产虚假宣传”和“养老房产相关的金融诈骗”。
说实话,骗子要不奔着让人家破人亡去,官媒也不至于发这么大火。
其实骗子们也知道:一旦被逮进去,不是把铁锹抡到飞边子,就是把缝纫机踩到冒火星子。
还敢铤而走险,原因只有一个:骗局背后的暴利实在让人乍舌!
在湖北咸宁,一起案子的受害老人就有1525人,涉案金额接近2亿; 在辽宁丹东,靠着一个虚构的投资项目,团伙作案就搞到了1000多万的非法所得; 在广西,有团伙以“养老地产投资”为诈骗伎俩,先后骗取全国各地5万多名老人,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你觉得骗子干的勾当下三滥,说不定他还在嘲笑咱们年薪不够百万。
就在俩月前,北京海淀曾团灭过一个叫“北京中安民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非法集资诈骗组织。
涉案金额还在调查当中,但你想——
88名嫌疑人顺利领上了牢饭,得诈骗多少钱才能够这老些人分?
其实“以房养老”骗术,已经拙劣到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能一眼识破,可还是架不住伯伯阿姨排着队上当受骗。
说穿了,就是“抵押-理财-卷包会”这么三板斧:
第一步,忽悠老头老太太把自住房拿来签合同做抵押,按评估价七折套出一大笔钱;
第二步,把抵押出来的巨款拿去购买8%、10%、15%甚至更高年化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第三步,理财产品发售公司随时可能暴雷,来它个卷包会。
到了这一步你会发现:
啥理财产品都是假的,只有当初那张抵押合同才是真的…
大伙儿养老钱是没拿着,反倒落了个钱房两空。
有一说一,这趟买卖走下来,参与主体多、操作流程乱、条款透明度低,压根儿就不是老年人能玩转的。
你以为骗子们不知道吗?错!他们对这些可是门儿清!
换句话说,人家骗的就是老年人信息闭塞、养老需求迫切,自己可以降维打击老年人的分辩能力。
夺笋呐!
正规的“以房养老”,该是什么样?
这里得矫正视听:“以房养老”本身不是诈骗!
而是老年人将住房反向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
2014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开展试点;
2017年,银保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从此,“以房养老”试点开始扩展到全国。
需要注意的是,“以房养老”项目绝不是阿猫阿狗拉大旗做虎皮,谁都能干的。
目前,仅有幸福人寿、人保寿险两家开展了正规合法的“以房养老”业务。
产品有两个:一是“房来宝”,二是“安居乐”。
除此之外,其余全是赝品!
“以房养老”的商业模式,简单到两句话就能说清:
老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月给老人支付养老钱;
老人百年后,保险公司可以对房屋进行清算处置。
保险公司处置房产,并不代表处置所得全部归保险公司所有,具体得分两种情况:
1) 保险公司房产处置所得,在偿还已支付的养老费用后,剩余部分依然归房产法定继承人所有;
2) 如果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相关养老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房价不足的风险,不再向老人家属追偿。
你看,虽是商业保险项目,但处处透着公平、民生、不与民争利的人情味。
此处划重点:“以房养老”本身是一种保险产品,绝不是投资理财产品。
在办理过程中,房屋产权自始至终都归老人所有,且不应该出现抵押合同、委托合同、借款合同、代为还款合同、养老服务协议等等。
既然不存在借贷关系,那所谓高额回报也就无从谈起。
插播一句:任何年化收益率高于5%且承诺绝对保本收益的,都要多留个心眼儿。
因为它不是看上你本金了,就是看上你本金了!
至于唬弄老年人的“8%、10%、15%高额回报”,丧良心丧到姥姥家去了!
咱们用最朴素的逻辑想一想:
能给投资人这么高的年化收益,首先你一年得挣两个这么多吧?
很遗憾!能轻松实现15-30%年化收益的项目,绝大多数都写在《刑法》里。
除此之外,所有打着“以房养老”名义诈骗的个人或组织,还有另外两把刷子:
一是给自己包装所谓“官方背景”,从老将军、老干部到所谓“红头文件”,就没有他们不敢虚构的;
二是主打陪伴和亲情牌,可详见葛大爷前几年在央视春晚上演过的小品,现实生活中的画风有过之无不及。
而这一切的一切,为的就是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咱们做儿女的,务必告诉家里老人两句话:
平白无故认爹认妈认祖宗的,绝对来者不善;
除了幸福人寿、人保寿险两家正规保险公司,就是拉出天王老子来站台背书也不好使。
常回家看看,是最好的养老方案,没有之一
这年头儿,又有谁容易呢?
小孩子念书跟成绩互卷,成年人职场跟业绩互卷;
老年人明明信息流与辨别能力都不在线了,还免不了跟骗子互卷。
一三五领免费鸡蛋,一不留神就是定时炸弹;
二四六听健康讲座,往前一步就是洗脑带货;
不愿劳烦儿女操心,张罗着订个养老床位,说不定就是竹篮打水;
不想给儿女添负担,心心念念“以房养老”,备不住就是坑钱损招…
而身体衰老与信息闭塞这两件必然会发生的事,决定了——
老年人面临的坑,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少。
而且,老年人一旦意识到深陷骗局,精神打击对他们健康的破坏力,远超对年轻人。
爸妈能否安享晚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女付出多大努力。
岁数越大,我对这话体会得就越是深刻。
文章末尾,跟大伙儿分享这么两条建议——
1) 绝不让老年人掌握“财务大权”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从小到大,爸妈拿这句话对我们这一辈人进行了几十年的火力压制。
但老人退休后,必须从他们手里接过家里的财务大权。
爸妈的养老钱大致有四个部分:退休金、医疗备用金、大宗银行存款和名下房产。
退休金可由老人自行支配,作儿女的定期/不定期给老头儿老太太个零花钱,他们甭管花不花能乐开花;
医疗备用金和大宗银行存款,最容易被骗子盯上,这两笔钱强烈建议由儿女代为保管;
此外,名下房产的存续/抵押状态,做儿女的务必时时掌握。
再说一遍,做到这一步,不是为了剥夺爸妈对财务的处置权,而是为了给江湖骗子釜底抽薪!
2) 居家养老,是无可替代的完美方案
这一点,不接受辩驳。
我们距离超老龄化仅有一步之遥,开发商、养老机构、保险公司和不法分子早就操碎了心。
无论养老院的宣传有多花里胡哨,无论养老地产的广告做得有多美轮美奂…
最适合中国家庭的养老方案,有且只有一种——必须是居家养老!
如果你相信爸妈说的“你工作忙,不想麻烦你”或者“住养老院,为了让你省心”,我只能说:“你那个智商大概率是负的!”
因为你根本想不到,爸妈整日整日见不到你时有多想你;
因为你根本想不到,爸妈周末为全家人张罗一顿饭菜时有多幸福;
这样的天伦之乐,你是等着养老院替你去满足呢?还是等着骗子替你去满足呢?
文章最后,容哥们儿说句掏心掏肺的话——常回家看看吧,爸妈比你想象的更需要陪伴。
衷心希望今天这篇公益文能被更多人看到,从而帮助更多家庭避免上当受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