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网客服热线:400-127-6788

上海慈善奖|用爱守护记忆:认知症预防公益之路

03-08

浏览量:97

1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第二届“上海慈善奖”的表彰决定,授予蒋孔悌等10名个人(团队)慈善楷模奖,“蓝天下的至爱”项目等9个慈善项目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捐赠企业奖,悟端、王俊2名个人捐赠个人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慈善项目“认知症三级预防志愿服务”的人间大爱↓上海市政府隆重发布了第二届“上海慈善奖”的表彰决定。在此次表彰中,蒋孔悌等 10 名个人(团队)荣获慈善楷模奖;“蓝天下的至爱”项目等 9 个慈善项目斩获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 10 家企业被授予捐赠企业奖;悟端、王俊这 2 名个人则获得了捐赠个人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也就是 2025 年 3 月 8 日星期六,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充满人间大爱的慈善项目“认知症三级预防志愿服务”。

“认知症三级预防志愿服务”项目是由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于2013年在上海发起的社区专业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认知症的认知储备,提升全民脑健康水平,减少认知症的发病风险,提升认知症家庭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认知症三级预防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支由医师、社工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和健康管理师等组成的跨学科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先后深入上海200多个社区,为55岁以上的社区长者开展脑健康科普、风险筛查与评估等志愿服务。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由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退休低龄长者组成的500多位志愿者加入“记忆的守望者”团队,接受系统培训。这些守望者们先后帮助了五万多位有认知障碍风险的长者,建立脑健康档案,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老龄观。同时,通过社会化筹资,与互联网公募平台合作,历年来累计募集1200余万元的慈善资金用于记忆的守望者项目的实施与执行。

上海探索,应对挑战的创新之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认知症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上海将如何应对认知症带来的挑战?国际先进经验表明,从患者需求出发,构建一个包含前期疾病预防、早期治疗康复和后期照料护理的全链条认知症社区服务体系是一条有效路径。但构建这一社区服务体系需要结合在地特点,组建跨部门、跨学科的团队,并持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认知症已然成为一个越发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如今,认知症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究竟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认知症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呢?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明确显示,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一个涵盖前期疾病预防、早期治疗康复以及后期照料护理的全链条认知症社区服务体系,无疑是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然而,要成功构建这样一个社区服务体系,就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具体特点,组建起跨部门、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并且持续不断地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应对认知症带来的挑战,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2013年,剪爱注册成为一家专注认知症防治领域的社会组织,并且在2015年和2017年以专业社会组织的身份与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上海市民政局先后建立了合作关系,于2017年率先在长寿路街道启动了第一个认知症友好社区服务的“五年计划”。目前,这一本土化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包含政策调研、行业推动、资源配置、专业服务到成效评估的完整社区解决方案,成为上海建设认知症友好社区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引领项目。

三级预防,专业志愿服务成典范

“认知症三级预防”是指面向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一级预防面向主观认知下降等低风险人群提供健康倡导、教育和早期筛查和友好化建设,提升公众脑健康意识和认知储备;二级预防面向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分类管理和分级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风险,降低发病率;三级预防面向确诊后的认知症家庭提供照护及社会化支持,帮助认知症家庭减轻照护压力,好好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认知症三级预防志愿服务”项目创建了首个社区体脑激活中心,累计为500多位高风险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提供多维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服务,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此外,项目组还孵化了爱米粒认知症家属互助会,为近500个认知症家庭提供超过5790人次属地化的家庭照护支持专业志愿服务。十年来,“记忆的守望者”志愿服务团队扎根社区,开拓创新,借鉴国际经验,探索本地实践,逐渐成为上海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乃至全国认知症社区服务领域广受赞誉的示范样本。

认知友好,社区前瞻探索显成效

该项目前瞻性地探索认知症的本土化应对之策,坚持以预防为导向、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赋能为目标。该模式能实现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市场发挥协同效能,多方参与,携手共建认知症友好社区。从而有效地降低认知症发病率,完善公共服务配置,减轻老龄化进程中家庭和社会负担和压力,进而构建友善的社区支持网络,发掘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互助共建,提升认知症家庭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