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网客服热线:400-127-6788

10月语言学联合书单|老龄化与老年语言学

10-27

浏览量:120

  《基于认知形态学的汉语类词缀构词研究》

  张未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类词缀比词缀多,被认为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本书借助认知形态学理论框架,从类词缀构词的语义范畴化、认知域分布和类词缀对项的构词识解三个方面,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系统分析考察,解决之前类词缀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汉语的许多类词缀都是多义的,如何对类词缀的内部语义分化进行系统描写?近义类词缀,如同样表职业名的“-员(列车员)、-手(赛车手)、-师(设计师)”,在构词时对词基各有怎样的选择限制?当类词缀对项发生构词重合(如“会计员/师、建筑师/家”)时,会有怎样的差异,我们又该如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

  《具身认知还是神经活动:语料库驱动的现代汉语通感形容词研究》

  赵青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感(linguistic synaesthesia)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语言中某一感觉域的感知可以通过另一感觉域的概念来描述,如现代汉语中“甜甜的声音”,英语“loud color”等。由于通感涉及不同感觉的联结,当前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通感是隐喻(metaphor)的子类,属于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概念化,还是与联觉(neurological synaesthesia)类似,作为一种脑神经联结的实现。

  本书基于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对现代汉语中的通感形容词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与印欧语类似,现代汉语中的通感也遵循映射方向性规律,即一般从身体体验性较强的感觉映射到身体体验性较弱的感觉。然而,现代汉语通感的映射方向是基于概率的倾向,而非绝对规律,因而并不能完全通过具身认知的身体体验性理论来解释。此外,现代汉语与英语的通感在映射方向上并不完全相同,因而也不支持通感属于脑神经联结的实现,具有跨语言普遍映射模型的假说。基于此,本书提出一种合并理论,即身体体验性机制和脑神经联结机制相结合的理论模型。

  《白语方言发声的变异与演化》

  汪锋、李煊、张小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白语方言中的发声变异,通过历史比较阐明了嗓音上松紧对立的来源。基于嗓音数据(基频、开商、速度商),分析了剑川、大理、祥云、元江等地白语方言的变异情况,发现不同个体以不同的策略来实现对立;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发声变异与社会因素进一步关联;内部的音系环境(如鼻音)与发声也相互有影响;声调实现时既可以发声方式为主,也可以基频为主。白语嗓音的变异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声调适应机制。

  《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

  杨光荣著,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汉语、藏语语种较为系统和翔实的同源词(词函项谱系性)考辨、同源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函项谱系性)考辨以及映射同源句法位(句法函项谱系性)考辨三大考辨及其综合集成考辨论证资料为基础,辅之以语言与语种、人类与族群等的理论背景,以“形式词源学”“逻辑分析语言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形式历史比较法”为基本方法论,从全新的理论视野与系统性的考辨视野刻画、论证了汉语、藏语的谱系性。

  《老龄化与老年语言学引论》

  黄立鹤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全面阐释了老年人在个体身心衰老及老龄社会背景下的语言交际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老年语言学的基本议题、研究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与老龄社会治理的关系,系统构建了老年语言学知识体系,同时对发展中国特色老年语言学提出了学科规划。

  《固化与规约化:基于统一用法的语言结构、变异和变化的社会认知模式研究》

  [德]Hans-Jörg Schmid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作者是国际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曾任德国认知语言学学会主席、国际期刊Cognitive Pragmatics编委。本书为其8次讲座的文字版,介绍了作者本人提出的“固化与规约化”语言模型,该模型重视语用基础与社会因素,较为系统地解释了语言结构的产生与变化。

  《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事件语义分析》

  安丰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在事件语义的框架下,对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作状语现象进行分析。充当状语并非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形容词在从词库生成到入句获得状语解读的过程中,受到音韵、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诸多层面的限制。本书重点研究在该过程中形容词所受到的语义限制。部分形容词在充当状语时,与句中的谓语没有直接的语义联系,因而被分析为句法和语义的错配现象。除此之外,形容词所表述的事件与和谓语所表述的事件之间的时间特征错配也是导致形容词作状语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汉语领属关系的形式语义分析》

  安胜昔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将触发领属关系的动因分为三类:词汇语义标记“的”;话题句;以及某一类句式中动词的词条信息所带来的领属关系。三种不同机制触发的领属关系分别属于不同层面的语义类型。关系名词的词汇意义,动词词义与句式相互作用所带来的领属关系属于语义-语用界面的意义,而由句式带来的领属关系则属于语用层面的领属关系。本书所采用的形式化的分析手段使得领属的分类更具有操作性。

  《汉语儿童语言障碍精准筛查》

  陆烁、丘国新著,科学出版社

  语言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发展性障碍,儿童语言障碍服务的关键环节是精准筛查。本书基于汉语语言特征和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综合采纳语言学、神经科学、数据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开拓多种创新性、综合性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案;在概述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障碍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介绍了儿童语言障碍精准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的EFL学习者英语口语发展研究》

  于涵静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采用混合性研究设计,一方面结合量化分析方法和复杂动态系统所特有的变异性分析方法可视化呈现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动态发展轨迹及三者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采用质性方法深度剖析影响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发展的因素,揭示EFL学习者二语口语能力的个体发展差异、非线性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模式。

  《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五版)

  [英]Vivian Cook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更新后的第五版《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全面阐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语言需求分析》

  [美]Michael H. Long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老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础。本书介绍了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涉及多个国家、多个行业的外语教学,对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意义分析:语义学与语用学导论》(第二版)

  [美]Paul R. Kroeger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融语义学与语用学于一体的作品,为读者迈入这两个学科的探究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语言消费论》

  李艳著,语文出版社

  今天,语言产业在国家内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敏锐把握各种语言消费需求,实现语言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提高语言产业服务个体需求、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按照语言消费理论思考—业态分析—区域研究—国别研究—拓展研究—趋势研究的逻辑思路展开,是作者对语言消费问题十年思考的集中呈现,也是国内外首部系统研究语言消费问题的学术专著。

  《华文趣味教学法》

  蔡丽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面向华文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华文趣味教学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汉语趣味教学法”建设编写,基于作者2015年出版的《华文趣味教学理论与实践》,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和需求,重新整合教学体系,精选核心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华文趣味教学法的内涵、设计理念及依据,目的、性质、任务及原则,类型与特点等。

  《皇极经世观物篇·声音唱和图》

  [宋]邵雍著,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北宋理学家、数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书》中阐述天声、地音律吕唱和的图表。该书的图表形制、表现语音的方式,与宋代切韵学理论相辅相成,是宋代切韵学与象数理论相结合而衍生的等韵著作。本次影印,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明万历丙午年(1606)徐必达刻《邵子全书》本为底本。

  《先秦两汉汉语可能情态动词语义功能变化研究》

  余素勤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该书在详细考察文献语例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先秦两汉的汉语里“能”“可”“可以”“得”等情态动词的发展演变路径和机制。引入认知语言学奠基人之一Talmy提出的“力动态”(Force Dynamics)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几个情态词发展演变路线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述。

  《上古汉语新构拟》

  白一平(William H. Baxter)、沙加尔(Laurent Sagart)著,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白一平、沙加尔教授联手打造重量级上古音研究著作,全面利用新出土的战国秦汉古文字材料、汉语方言以及其他东亚语言中的早期汉语借词等进行研究。

  《尚书覈诂》

  杨筠如著,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近人杨筠如先生注释《尚书》之作,共四卷。杨筠如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求学期间,师从王国维治《尚书》。杨氏在清代乾嘉朴学大家的研究成果上“旁考逊清诸家”,采用当时的新视角、新方法,践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广泛引用甲骨、金文等出土材料与《尚书》本文互证,撰成此书,是近代以来引领学术新风气的《尚书》学代表作。

  《商周文字论集续编》

  谢明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年在书刊已经发表的文章33篇。既有对甲骨文字的探讨,也有对金文、竹书等其他古文字的探讨,还有对传世文献的探讨,其中以金文的字词研究为核心。本书对一些商周古文字提出了一些比较独到的重要见解,将会促进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

  《正俗匡谬——书法中的文字问题研究》

  刘照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从书法与文字学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对古代碑刻、法书,当代书法创作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用字中存在的错别字现象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旨在呼吁当下书法创作者重新认识文字学之于书法的重要性。全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字例略说”,以八组相近字为例,对其字形、字音、字义做考辨研究,以正本清源,使之各司其职;第二章“书法与文字”,以国展参评作品为举例物件,对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文字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三章“碑刻俗字考”,以具有代表性的几件碑刻为个案,对古代碑刻中的俗字、古文字现象进行研究。

  《语海》

  温端政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收录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文学著作、当代报刊中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语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四类,总计86000余条。以汉语语汇学理论作为指导,基于汉语俗语语料库,选择常见语条作为主条并标明语性(成、歇、谚、惯),以与其形式相近的语条作为副条,释义简明准确,书证源流分明,是汉语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

  《福州方言大词典》

  陈泽平、林勤编撰,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词典汇集福州方言的研究成果,完整反映福州方言词汇的全貌,是迄今最大最全的福州方言词典,收单字、词语和熟谚28000多条,容纳大量的地方文史信息,守护和传承了闽都历史文化。词典兼顾学理和实用,为所有的词目提供汉字书写形式。同时提供最简的福州方言拼音方案,解决注音难题。本词典贯彻全新的编排理念,全部方言词条按照普通话拼音的音序排列,使用本词典与使用《新华字典》一样方便快捷,并配有多种索引。

  《汉语方言研究的多维视角:游汝杰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

  胡方、杨蓓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收35篇论文、1篇访谈录和1篇学术著作一览表。内容涉及方言本字研究、方言语音演变研究、方言语法研究、汉语方言史研究、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等。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陈文波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古汉字普及读物,全书共分十章,通过300多个古汉字的详细解说,介绍了古代的天文、地理、家庭、祭祀、战争、农业、工业、人文等,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古代生活图谱。作者每介绍一个汉字时,注重从甲骨文、金文等,再到现在楷书的演变,详述源流,全书有1500多幅作者手绘字形图及考古器物图,兼具书法美感和欣赏价值。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专辑/2022年/总第32卷)

  崔志远、吴继章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刊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为河北师范大学校120周年校庆专辑,收录文章19篇,作者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内容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的各个领域。

  《古文字研究》(第三十四辑)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编,中华书局

  本书共收录古文字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107篇,内容涉及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等多方面的研究。既有关于文字考释的文章,也有关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校读、专题研究等的文章,披露了新材料,涉及古代的文字、思想、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可反映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励耘语言学刊》(2022年第1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华书局

  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半年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收论文凡20篇,分为5个栏目,分别为“章黄学术”“文字学研究”“音韵和方言研究”“训诂和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所涉及的学术范围,既有传统语言学,又有现代语言学。


原文来源 : 澎湃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