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网客服热线:400-127-6788

看了被拒乘公交车的上海老人,我终于理解那个坚持独居10年的顶级女星

06-14

浏览量:133

  6月14日14:30场,直播起步如何搭建直播间?

  6月3日,上海。

  一个老人搭乘公交车被拒绝的视频登上热搜。

  原来,根据防疫要求,每个人在乘坐公共交通之前都必须要扫描场所码。

  老人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却不知道怎么用。

  他不断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机,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司机需要的界面。

  老人急得要命:“这怎么办,我不会弄啊。”

  无助的样子让人看得有点鼻酸。

  尽管,车上的乘客一直在提醒他如何操作。

  但老人还是手足无措,最终只能下车。

  离开的时候,还不忘和其他乘客道歉:“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从拿出手机,到无奈下车。

  只有短短的52秒。

  却让人觉得无比漫长。

  那一刻,他窘迫地站在那里的样子,就像是被整个世界遗弃的孤儿。

  其实,为了方便老人出行。

  上海政府已经出台了老人可以使用离线码的政策。

  这名老人可能只是不知情。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在如今这个疫情+数字的时代,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老人,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

  成了“数字难民”。

  他们不会用健康码,不知道什么是抢菜app,不会网上取号看病……

  他们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亦步亦趋地追赶着,却还是追不上时代的背影。

  生活的不便或许还能克服,但与他人格格不入给心里带来的空落感,无法磨灭。

  北京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在中国,只有37.8%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住,

  老人独居的比例,高达9.2%。

  大多数老人,其实,都只能在自己的生命的后半段,孤独过冬。

  他们是自己家里的流浪者,也是这时代的边缘人。

  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之前,我也写过老年人的话题。

  常看到读者给我留言说:想改变现状,但作为年轻人,还是觉得和老人之间有点代沟。

  总觉得他们讲的我们不感兴趣,我们讲的他们不知所以。

  但两代人之间,真的无法彼此理解吗?

  其实并非如此。

  最近无意间在电视上看见B站的一个综艺,叫《屋檐之夏》。了解到,这档综艺去年就播完了,今年在卫视上再度播出。

  节目组让独居老人和城漂青年住在一起21天,观察对方的生活状态。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之间的代际差异太大。

  而是我们不曾为接近对方而努力过。

  节目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雪华那一组。

  已经62岁的刘雪华,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与社会脱节的老人。

  早年丧夫的她,已经独居了十年。

  每天的生活却未曾变过,只有三件事:喂狗、看电视、和家人视频。

  手机只会用来接打电话。

  买了新款的油烟机却完全不会用。

  很少出门,离群索居,只有每天24小时开着的电视机,与她相伴。

  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只是你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一些落寞的影子。

  比如她第一次出去遛狗,经历了一场兵荒马乱之后顺利回家。

  她激动地给全家每个人都打了电话炫耀。

  那种想要分享却发觉身边无人的孤单感,不言自明。

  节目组给她安排的第一个同住的年轻人,是B站的UP主拉宏桑。

  视频里的她搞怪、活泼,生活里却是一个社恐。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尴尬得人脚趾抠地。

  拉宏桑觉得刘雪华眼熟,却不知她是个明星。

  刘雪华顺势为自己编了个新身份:一个叫刘丽安的家庭主妇。

  自我介绍之后,两人便默契地沉默起来。

  不知说什么话题,也不知从何开口。

  害羞的拉宏桑,只能躲回自己房间。

  一边觉得尴尬,一边又纠结吃完饭要不要去帮她洗碗。

  但破冰的时机,来得也很快。

  调整好状态的拉宏,主动走到客厅给刘雪华看自己的视频。

  为她解释什么叫UP主。

  从未了解过这些刘雪华,意外地对这些年轻人喜爱的事物很感兴趣。

  两人在沙发上笑得前仰后合,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近。

  拉宏桑发现,这个老人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难以沟通。

  而习惯了呆在自己世界里的刘雪华,也发现了原来生活里还有这么多新鲜的事情。

  看似是两个世界的人,其实也有说不完的话。

  我发现,有时候,我们对老人是有一定偏见的。

  觉得他们保守、内敛,接受不了年轻人的世界。

  但事实上,大多数老人,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

  他们从未停止过探寻过新鲜事物的欲望。

  很多时候,不是时代抛弃了老人。

  而是我们赶在时代面前,淘汰了他们。

  无需给予什么美食华袍,金钱礼品。

  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才是我们能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和老人们相处,只是我们单方面的陪伴。

  更多时候,也是我们在从他们身上习得岁月留下的智慧。

  比如节目里的第二组嘉宾朱爷爷。

  他的生活就完全打破了我们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你以为他们只会宅在家里摆弄花花草草。

  朱爷爷告诉你,他会为自己穿上精美的衬衫,打好领结。

  然后去咖啡店,喝一杯下午茶。

  你以为老年人没有什么社交活动,最多就是跳跳广场舞。

  朱爷爷却会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到舞厅跳舞。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应对生活的另一种态度。

  自然、随性、洒脱……

  他不会为了年轻人的面子,改变自己的原则。

  房客阿雷带来了普洱茶,他直言不讳地说出,这个茶不太好,有点霉。

  看起来似乎是有点不近人情。

  但其实,老爷子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教给身为外国人的阿雷,中国人处事的人情世故。

  转身,他就把那个不太正宗的普洱茶,倒进了自己用的茶罐里面。

  并回赠了阿雷一串价值不菲的手串。

  和刘雪华组的自由随意不同,朱爷爷会特意带着两个年轻人去体验自己的日常。

  会给他们讲百乐门的往事,讲上海的变迁。

  时光在这个老人身上埋下的财富,都被他毫不吝惜地赠予给了两个年轻人。

  看似是年轻人丰盈了他们的生活,但我们何尝又没有从与他们的相处中得到治愈呢?

  只是,当独自一人的时候。

  朱爷爷还是会偷偷翻起孙女的照片,疏解想念。

  也会在以为大家忘记他生日的时候,有点小情绪。

  再强大独立的老人,也抵不过常年的孤独与空寂。

  不知不觉的,我便开始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老去。

  而当我们自己老去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失落与困境。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地都能从现在的综艺里看清一些现实。

  它们所聚焦的社会问题,总能刺痛到我们。

  比如现在正在播出的《新游记》里,让我们看到了城市里最基层的打工人的艰辛。

  而《屋檐之夏》抛给我们的,是两代人的尴尬,是独居老人的为难。

  天涯上曾有一个很火的老帖:“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母在过怎样的生活?”

  “他们会一直很安静,因为说了话,也不会有人回应。”

  “他们会过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份菜吃好多天,因为一个人不愿太过麻烦。”

  他们的日子,是被大段大段的空白铺满的。

  这些空白是荒芜的原野,没有庄稼,不收割希望。

  《屋檐之夏》里的生活,一直在我们的父母身上上演。

  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所谓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顾。

  更多时候,也要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论语》中写过一个故事。

  孔子的学生曾问他,什么是孝顺?

  孔子只回答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就是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真心实意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是最难的。

  他说:“现在的人,总以为能养活父母就够了。

  但我们也养马养牛,如果仅仅是供养,那和这些有什么区别呢?”

  曾看到过一个让我很唏嘘的新闻。

  重庆,一个独居的老人一年打了1483次110。

  每次都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直到民警上门拜访,才知道,原来,他只是像找个人说说话罢了。

  父母对我们而言,很像是一座旧房子。

  你需要保护的时候,他为你遮风避雨。

  而你长大成人,搬了出去,纵然也会想它,但却很少会关注它,了解它。

  但比起物质的满足,让他们的内心得以充盈,有幸福感地度过余生才更加紧要。

  哪怕我们生活于不同的时代。

  哪怕我们各有各的脆弱和孤单。

  但谁又说我们无法相互理解呢?

  我不否认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但我更坚定的认为,再宽阔的银河,也抵不过两颗真诚想要接近对方的心。

  毕淑敏说:其实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过孝的宏愿。

  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都以为可以从容尽孝。

  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忘了世界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不要等到来不及,才后悔没有和他们好好相处。

  后悔没有了解过他们的内心。

  希望你我,都能从这里,找到和父母,彼此接近的勇气。

  让我们慢慢成长,也让他们优雅老去。

  作者:脆皮先生


原文来源 : 不拖延的行动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